欢迎访问开云集团(kaiyun)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动物实验怎么做才规范?新手必读的五个关键步骤

医学实验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的实验;SCI论文主要包括论文翻译、母语润色改写;专利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专著主要包括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的出版。

动物实验怎么做才规范?新手必读的五个关键步骤 当前位置:首页 > 开云集团(kaiyun)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动物实验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疾病机制研究、生理功能验证等领域。但同时,动物实验也涉及伦理、规范、操作技术等多方面要求,一不小心就可能功亏一篑,甚至无法发表文章。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本期内容将为大家详细拆解动物实验从设计到执行的关键步骤与常见误区,帮助实验室新手少走弯路。
 
一、为什么做动物实验前一定要申报伦理?
无论你是做药物评估、肿瘤建模,还是进行干预实验,都必须经过动物伦理审查。动物实验不是“买了老鼠就能上手”的项目,伦理是合法与否的分水岭。
 
伦理审查的必要性:
  1. 符合《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法规;
  2. 是发表SCI等高水平论文的前提;
  3.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动物痛苦。
 
审批材料通常包括:
  1. 实验目的与意义
  2. 动物种属、数量、来源
  3. 麻醉与安乐死方法
  4. 研究风险及人道终点
  5. 实验步骤图或流程表
建议至少提前1个月准备伦理申报材料,避免项目延期。
 
二、动物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动物实验“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前期准备决定了实验是否顺利开展。
 
1. 动物选择与购入
  1. 常见模型动物:小鼠(BALB/c、C57BL/6、裸鼠)、大鼠、豚鼠、兔;
  2. 选型要基于实验目的,如免疫功能、肿瘤生长、代谢研究等;
  3. 动物需来自正规供应商(如 SPF 级实验动物中心)。
 
2. 实验分组与样本量估算
  1. 尽量使用随机分组(Randomization);
  2. 使用样本量计算工具(如G*Power)预估所需动物数量;
  3. 结合3R原则(替代、减少、优化)优化设计。
 
3. 实验器材与药品准备
  1. 麻醉药(戊巴比妥钠、异氟烷);
  2. 注射器、灌胃针、动物磅秤;
  3. 建模用药、干预药物或细胞悬液。
 
三、不同类型的建模与干预方式简介
1. 疾病模型建立
疾病类型 常见建模方式
肿瘤模型 接种肿瘤细胞(皮下、腹腔、尾静脉)
糖尿病模型 STZ诱导、HFD+STZ组合
炎症模型 LPS注射、DSS造模
神经系统模型 MCAO脑缺血模型、阿尔兹海默诱导剂
 
2. 药物干预方式
  1. 灌胃 gavage:常用于模拟临床口服;
  2. 腹腔注射 IP:起效快,适用于短效药物;
  3. 静脉注射 IV:技术要求高,多用于抗肿瘤药;
  4. 局部敷贴/皮下注射:适用于局部作用或缓释制剂。
 
四、动物实验中的关键操作注意事项
1 动物麻醉与镇痛
  1. 麻醉剂应按体重换算剂量,避免过量;
  2. 使用异氟烷时注意通风与操作安全;
  3. 对于术后操作,可选用布比卡因等镇痛药,提升动物福利。
 
2 给药/取样过程中的技巧
  1. 灌胃:体位固定,喉头对准,避免误吸;
  2. 注射:注意角度和深度,避免刺穿内脏或血管;
  3. 采血:可用尾静脉、眼眶、心脏采血(仅限终点);
  4. 解剖取材:需在安乐死后进行,避免痛苦。
 
五、动物实验结束后别忘了这些环节
1 数据记录与样本保存
  1. 每只动物的数据(体重、症状、存活等)应独立记录;
  2. 所得组织标本需统一编号、冷冻/固定保存;
  3. 建议建立Excel数据库,方便统计分析。
 
2 组织处理与病理分析
  1. 常用器官:肝、肾、脾、肺、脑、肿瘤组织;
  2. 石蜡包埋、HE染色、免疫组化等是后续分析重点;
  3. 如有需要,可做流式细胞术、WB、PCR等分子层级分析。
 
3 动物安乐死处理
  1. 合理方法包括:超量麻醉、CO₂吸入;
  2. 应遵循伦理申报内容,避免随意处理;
  3. 安乐死前记录终点指标,保障实验数据完整。
 
六、常见新手误区及解决建议
问题 可能原因 建议解决方案
模型构建失败 接种细胞浓度不准、操作感染 严格操作无菌流程,提前预实验
给药剂量不准 未精确计算体重换算 每次称量动物体重并按mg/kg核算
灌胃时动物死亡 手法不熟练、误入气管 先用色素水训练手感,熟练再上正式组
安乐死方式不合规 使用不被认可的方法 遵循伦理批准的标准方案
 
 
希望这篇指南能为你即将开展或正在执行的动物实验提供实用帮助。每一只实验动物的生命都值得我们尊重和认真对待。
 
上一篇:OmiCLIP + Loki:让常见的 H&E 病理切片“读懂”基因表达,实现视觉与组学的跨模态对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热门推荐
>
<